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城市興。
在上月29日召開的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審議討論的《成都市聚焦產業建圈強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聚焦高質量發展,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昨日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下一步,我市將圍繞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精準配置資源要素、全力做優服務保障三方面,著眼“有效市場+有為政府”,切實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全要素覆蓋,將高質量發展要求一一落到實處。
壯大市場主體
梯度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
1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記鑼響至今仍余音繞梁,來自成都溫江的四川百利天恒藥業成功登陸科創板,這是新一年成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的“開年強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在優勢產業高端化上做文章,在傳統產業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興產業規;锨笸黄,以工業為主擎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步實施服務業賦能融合計劃、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
中央有要求,省里有部署,成都有行動。成都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堅持“鏈長制”推進26條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構建“鏈主企業+公共平臺+產業基金+領軍人才+中介機構”產業生態體系,推動“鏈主企業+配套企業”融通發展,實行重大產業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百利天恒藥業之后,還將有更多成都本土企業蓄勢待發,加入到2023年度上市公司“成都矩陣”中來。在新的一年,成都錨定全年經濟工作目標,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推進再提速,質效再提升。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成都將在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方面,支持鏈主企業四鏈融合發展、支持創新型企業集群式發展、支持招引高能級鏈主企業,提出梯度打造“上規、上榜、上云、上市”創新型企業集群等政策措施。
精準配置資源要素
發揮科創平臺強鏈聚鏈功能
2022年10月,國產大飛機C919機頭在四川成都航空產業園完整下線并交付,為“成都制造”再添新動力。產業資源要素得以精準聚集、優化配置:通過鏈主主動釋放產能,以訂單優先權為指揮棒,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隱形冠軍”“單項冠軍”企業,落地優質項目42個,以數字化、智能化理念建設100條生產線,圍繞成飛構建起“1小時”全鏈條配套圈。
聚焦產業生態“建圈”、圍繞重點產業“強鏈”,成都“筑巢引鳳”成效顯著。以高新區“岷山行動計劃”為例,實施至今已吸引超過200個團隊申報,兩批11個團隊成功揭榜,聚集蘇東林院士、黃維院士、雷憲章院士等技術專家、產業專家260人。
成都加強科創平臺建設,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能力持續增強。去年11月23日,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正式揭牌運行;聚焦生物前沿技術,依托北京大學湯超院士團隊和北京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聯合共建總投資6.5億元的北京大學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聯合電子科大、川大、玖錦科技,啟動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成都高新區通信測量技術研究院;2022年獲批組建全國生物醫藥領域唯一的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全省首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目前,高新區已累計聚集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36家,其中國家級平臺59家。
據悉,我市將出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相關舉措,重點指向“精準配置資源要素”。“政策措施這個板塊考慮了幾個方面,比如發揮科創平臺強鏈聚鏈功能、強化重點產業資源和能源安全保障、增強人才供給支撐圈鏈升級、財金互動賦能重點圈鏈發展、支持數字經濟賦能圈鏈提質等。”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將建立企業全生命周期產業基金服務體系,支持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
全力做優服務保障
讓更多企業搭上政策直通車
金堂是成都綠色低碳產業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通威、巴莫、寧德時代等鏈主企業帶動大量鏈屬企業,深耕本地、做大做強。據悉,這里的每一家規上企業,都擁有指定的服務專員,協調服務機制暢通、高效。
搶抓全球鋰電及鋰電材料發展機會窗口,彭州依托成都新材料產業功能和四川石化原材料優勢,緊緊圍繞打造“鋰電材料一體化園區”這一主線,助力填補成都鋰電關鍵材料空白。支持四川石化“減油增化”技改項目,擴大鋰電原料產能,統籌6條鋰電原料主線,聯合編制產業規劃、開展企業遴選,依托鏈主延鏈擴鏈,力爭今年企業產值超530億元。
在產業再造工程中,政府全力做優服務保障,讓更多企業搭上政策直通車,讓政策“及時雨”快些落到市場主體上,這是成都的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的真心,更是實意。
圍繞“全力做優服務保障”這一主線,成都將關注支持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性、打造應用場景支持市場拓展、增強園區專業支撐服務功能等方面內容,支持暢通供應鏈物流通道、支持建立采購創新產品“合格免責”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