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山東、江西等地陸續發布2023年的投資目標,多地的投資金額較2022年大幅提升。對此,中國中鐵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毅鵬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表示,2023年水利投資大有可為,規模超萬億元可期,為穩經濟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介紹,2023年是山東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的起步之年。山東將在2022年完成項目投資550億元基礎上,今年計劃完成項目投資600億元以上。
江西省水利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搶抓經濟政策有利機遇,拓展水利投融資渠道,爭取水利投資再上新臺階。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3日表示,重慶今年的水利投資規模要達到390億元,增速50%。
關于重慶50%的增幅,馬毅鵬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表示,在2022年高增長基數的背景下,2023年繼續謀求如此高的增速,令人矚目。
馬毅鵬對記者表示,如果各省大都保持這么高的增速,那么2023年全國水利投資在2022年突破萬億元的歷史紀錄基礎上勢必也將迎來大幅增長,令人期待。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用好財政貼息工具,政策性金融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馬毅鵬預測,今年政策性銀行貸款規模將繼續擴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持續推出。此外,PPP模式將得到更大重視,實現更好地陽光運行、規范發展。這些情況將為水利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今年,我國將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糧食產能提升離不開相應的水源保障、供水渠系網絡建設等,將創造新的水利投資需求。
因此,水投策論的投資專家認為,在穩增長的宏觀背景下,在以上積極因素的影響下,2023年水利投資將繼續發力,全國投資規模將超萬億元。
“無論是地方水利部門、水投公司、參與水利投資建設運營的社會資本,都應持續關注具體政策落地,切實利用好有利政策和有利時機。”馬毅鵬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