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gend id="qm0xr"></legend>

    1. <legend id="qm0xr"></legend>

      <tr id="qm0xr"></tr>
      <ol id="qm0xr"></ol>
    2. 中投網-產業投資專用門戶

      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只增不減

      來源:互聯網 2023-01-12 09:55中投網 A-A+

        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44萬億元,同比增長9.6%。

        日前,央行公布2022年12月份金融統計數據。12月當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31萬億元,同比少增1.05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1.4萬億元,表外融資三項(信托貸款、委托貸款以及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合計減少1418億元,企業債券融資減少2709億元,政府債券增加2781億元,企業債券與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分別少增4876億與8893億元。

        從12月整體情況來看,企業債以及政府債融資規模的大幅少增,是導致社融增量同比少增的重要原因。企業債融資減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12月因政策調整以及理財產品贖回導致債券市場出現超調,不少債券停發,一級市場保持觀望情緒;二是市場對來年經濟增長預期發生變化,貨幣政策立場有所回調,導致中長期利率中樞上移。同時,由于臨近年底,本年度政府債發行已經基本完畢,為嚴格預算執行與財經紀律,政府債融資相應減少。但值得關注的是,表外融資卻同比少減4970億元,表明非標融資仍舊是正常信貸渠道之外的重要補充?梢灶A計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影子銀行體系對穩定社融增量以及改善重要行業和企業現金流方面的作用還將進一步顯現。

        盡管企業債以及政府債少增對社融造成一定拖累,然而12月中長期信貸卻意外大幅增長,對穩定社融以及促成一季度信貸出現“開門紅”提供了顯著的邊際動能。數據顯示,12月企業新增人民幣貸款12637億元,中長期貸款新增12110億元,同比多增8717億元。中長期信貸的邊際大幅改善,一是由于前期出臺各項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二是債券融資減少情況下信貸的融資邊際替代作用大幅上升所導致。從積極角度來看,中長期信貸的邊際大幅改善是企業資產負債加速修復以及預期回穩同時融資需求改善的重要表征。從周期的角度看,金融數據具有一定的領先性,中長期信貸的回升或將預示今年企業經營與投資狀況的好轉。

        去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44.21萬億元,同比增長9.6%,低于2021年全年10.3%的水平,總體來看,去年社融整體增長不夠理想,今年仍需要信貸、債券以及股權“三支箭”共同發力,全力保證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促進社會融資規模的結構深度調整已是勢在必行。數據顯示,去年信貸占社融整體比重已達61.7%,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而相比之下,債券占比僅為9%,尚不足十分之一,表明今年社會融資規模在結構調整方面依舊大有可為。信貸額度和發放計劃一般由商業銀行于年初制定,及時跟進調整存在一定時滯,過度依賴間接融資既不能及時準確地對接企業需求,也不利于推進直接融資和金融結構升級優化?紤]到債券融資與中長期利率高度相關,適時適度引導政策利率下行,對于增加企業的自主融資意愿大有裨益。

        還需看到,社會融資規模與廣義貨幣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代表實體經濟的融資意愿,一個代表金融體系的供給能力。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6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狹義貨幣(M1)余額67.17萬億元,同比增長3.7%。去年4月開始,M2同比增速升至10%以上,全年M2同比增速高于社融存量。當前經濟體系內貨幣供給并不匱乏,主要問題在于融資需求不足,而融資需求的不足,又突出地體現出總需求不足的情況。在廣義貨幣存量和流量維持高位的情況下,數量型政策調節的難度在增加,需要盡快推動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盡快由數量型向價格型過渡,進一步發揮好利率走廊機制的調節作用。

        針對社融的總量與結構的邊際變化,同日,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從會議精神看,優化信貸結構就需要繼續強化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應當看到,總量工具帶來的溢出效應較強,增加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規模并不直接導致信貸規模的提升,同時貨幣乘數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多通過定向操作而不是總量操作將成為今年貨幣政策的重要方向。最后,支持系統重要性優質房企融資,能起到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三重作用。

        總體來看,當前金融數據已出現積極向好的邊際變化,隨著逆周期調節政策效力的提前靠前發力,今年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只增不減,助力一季度宏觀經濟實現“開門紅”。

      十四五將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重點機會有哪些?
      掃碼關注右側公眾號,回復對應關鍵詞,即可免費獲取以下報告
      中投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 1、中投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ocn@ocn.com.cn、0755-88350114,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2、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投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相關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
      免費報告
      相關閱讀
      •   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44萬億元,同比增長9.6%。   日前,央行公布2022年12月份金融統計數據。12月當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31萬億元,同比少增1.05萬...[詳細]
        2023年01月12日 09:55企業債券 實體經濟
      •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1月11日召開,會議總結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2023年重點任務發現,全力穩增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詳細]
        2023年01月12日 09:32工業經濟 現代化產業
      •   實體興,經濟興。為推動經濟加速回暖,2020年特殊時期暴發后,各地、平臺等多方助力為實體經濟紓困。2023年1月10日,支付寶平臺公布了《2022支付寶助力實體年...[詳細]
        2023年01月11日 14:22實體經濟 支付寶
      •   進入2023年,反映干散貨航運市場的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創下一年多來最大單周跌幅。對此,航運資深專家、信德海事總經理陳洋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詳細]
        2023年01月11日 10:07干散貨航運市場
      •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詳細]
        2023年01月10日 15:58消費券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熱門報告
      最新動態政府招商數字化新工具——中投顧問產業招商大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