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方面稱,2023年力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6億人次。
1月6日,從民航局獲悉,2023年中國民航將按照安全第一、市場主導、保障先行的原則,在做好運行保障能力評估的基礎上,把握好行業恢復發展的節奏。
民航局方面稱,2023年力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976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617萬噸,總體恢復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爭實現盈虧平衡。
過去三年間,疫情重創民航業,虧損成為各航空公司、各地方機場難以擺脫的陰影。民航局2022年年中工作電話會議上透露,疫情前民航業連續11年盈利,2019年利潤總額達549億元,而疫情以來累計虧損近3000億元,2022年上半年虧損更超過了2020、2021全年的虧損額。
不僅如此,由于經營困難、收入銳減,不少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攀升。整體來看,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達82.2%,較疫情前上升11.9個百分點,12家航空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00%。
從日均航班量來看,2022年民航日均航班量最低時只有2967班,僅為2019年同期的17.8%。
不過,隨著目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民航市場正迎來久違的繁榮景象。
1月6日,民航局總飛行師萬向東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春運是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及“乙類乙管”各項措施以來的第一個春運,預計民航客流量將明顯增長。
春運期間,全民航日均安排客運航班11000班,為2019年春運期間的73%左右。根據目前掌握的春運期間旅客訂票情況,訂票峰值出現在1月18日(農歷臘月27日)至1月20日(農歷臘月29日)。
展望整個2023年,民航還將鼓勵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樞紐間空中快線,鼓勵中小航空公司專注支線市場,穩妥有序恢復國際航空市場;擴大“干支通,全網聯”試點范圍,拓展空鐵聯運服務。
民航局表示,今年還將推動航權、時刻等關鍵資源優化配置改革,支持核心資源向樞紐機場的主運營公司傾斜,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落實《航班時刻管理改革總體方案》,改革航班時刻管理模式,促進時刻資源有序流動和高效使用。
國際航班方面,今年,民航將認真落實“二十條”和“新十條”,準確理解和把握“乙類乙管”新階段疫情防控要求,配套做好民航防控政策優化調整。
具體調整包括,不再執行國際客運機組和機場高風險崗位人員隔離管理、國際客運航班固定航空器等要求,取消“五個一”“一國一策”及客座率限制等管控措施。同時持續完善疫情監測預警機制,出臺第十版防控技術指南,強化民航職工個人健康管理。
民航局還提到,將與航空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工業方充分理解把握用戶需要,持續改進產品質量和性能,不斷提升售后服務水平,讓國產飛機更具商業競爭價值,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