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1月11日召開,會議總結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2023年重點任務發現,全力穩增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今后一段時間工業領域的重中之重。
會議部署了2023年的13個方面重點任務,第一個方面就是“穩增長”。
會議要求,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穩住重點行業,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分別制定穩增長工作方案。鼓勵工業大省主動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東北地區制造業振興取得新突破。
會議提出,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實施消費品“三品”行動,深化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擴大適老化家居產品和生活用品供給。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工作。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
作為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單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重點工作。
會議要求,開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賦智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記者發現,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部署的13個重點任務中,多個內容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有直接關系。
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會議要求,用市場化辦法促進優勢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做強做大和配套產業發展。提高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綠色低碳等產業創新發展。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
在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方面,會議要求,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出臺促進裝備數字化政策措施,發展服務型制造。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會議還要求提升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一鏈一策”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會議提及去年工作完成情況,并披露了一系列工業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650萬輛,整車出口創歷史新高;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萬多家、“小巨人”企業899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86家。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3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信心,有效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釋放居民消費的潛力,釋放產業升級的動力,將進一步推動工業經濟積極恢復、穩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