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挖一米寬,掘一千米深。”1月10日上午,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首位登上“委員通道”的省政協委員、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雷震用一句話,生動展現了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的工匠精神。
專精特新企業往往具有較高技術實力,能夠率先實現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突破,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雷震認為,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需要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制造業當家提供重要保障。
他分享了一組最新數據。近年來,廣東累計培育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7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超過5000家。“十四五”期間,廣東將力爭培育1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已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未來,廣東要如何走好專精特新這條路?雷震建議,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優勢,探索建立大灣區專精特新培育工作聯席機制,密切鏈接資本、產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捎苫浉郯娜卣块T和交易所、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等組成協調小組,聯合開展相關工作;引導全球化資本、市場化投資機構投資專精特新;從“募、投、管、退”全流程提供支持,形成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長期穩定投入機制。
與此同時,他建議政府部門要用好用活“鏈長制”,推動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結合;推進制造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企業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優勢突出的小微企業園,引導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