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gend id="qm0xr"></legend>

    1. <legend id="qm0xr"></legend>

      <tr id="qm0xr"></tr>
      <ol id="qm0xr"></ol>
    2. 中投網-產業投資專用門戶

      中國大型醫療設備正一個接一個地攻克“卡脖子”難題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3-01-11 09:48中投網 A-A+

        “這臺機器的第一次透視是我‘踩’的,也是我做了首例介入手術,操作很順手,圖像質量也很好,稱心的設備對新一代年輕介入醫生來說,是一種幸福。”2022年12月29日,首款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介入手術設備——uAngio 960首發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醫師葛均波說。

        產醫融合、突圍高端,從不被信任的“負起點”出發,中國大型醫療設備正一個接一個地攻克“卡脖子”難題,實現自主、走向國際,讓更多 “中國智造”惠及更多百姓。

        超“彎道”找“新路”

        國產高端介入設備首發亮相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是全球范圍內致死率最高的三類疾病,基于造影系統引導的微創介入治療,是這類疾病最主流的治療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技術門檻高,自介入治療引進中國以來,幾乎95%的介入手術設備依賴進口,高端介入手術系統更是存在技術“代差”。

        耗時五年、創新機制、醫工攜手,2022年12月29日,由聯影醫療研發的業界首款智慧仿生微創介入手術系統uAngio 960在上海首發。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大塊頭”有5、6米長,幾乎可以塞滿一個手術室。舒適的手術床上方,是一個猶如“智慧手”的10軸仿生機架,超廣角的覆蓋度,讓醫生可以從各種刁鉆角度觀察胸腹、頭頸部等,更好地了解患者情況,避免遺漏病灶。設備上還安裝了“智慧眼”,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自動采集患者體態信息,自動實現微導管的路徑規劃、運動避障、圖像采集,醫生只需關心治療“哪里”、更專注在手術上。

        這一“國之重器”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智能微創介入手術系統領域的空白。“最核心的技術就是中間這塊平板,也就是顯像系統。在沒有國產化之前,這塊平板要賣40萬美元,如果不小心磕壞一點,就會出現一個黑點,觀察病人圖像就不清楚。”葛均波說,經過多年演進,吸收行業最新技術優勢超“彎道”,結合適合中國特點的個性化設計找“新路”,國產自主的高端醫療設備正不斷涌現。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設備行業的加速融合,在這個和國際基本同一起跑線的領域,新技術引發的新趨勢也為國產設備“彎道超車”帶來新機遇。

        介入手術治療對醫生的專注度考驗極高,醫生需要在不得大于0.1mm的誤差范圍內,持續手術1小時以上。“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圖像精準、操作智能極簡的技術平臺。”聯影醫療董事長兼聯席執行官張強表示,“如果以前醫生1/3的時間在操控機器,現在我們希望把時間可以降低到1/10甚至更低。”

        既“接力”又“并肩”

        “產學研醫政”攜手創新

        高端醫療設備的創新最忌“閉門造車”,國產設備需要敲開三甲醫院的“大門”,讓醫生的“手”成為設備創新的“腦”。如今,在國產醫療設備創新過程中,已經形成“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轉化醫學-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協同創新是常態。

        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高場磁共振醫學影像設備自主研制與產業化”項目,是產學研醫政“攜手”的縮影。源頭端,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圍繞一系列“卡脖子”核心技術,與聯影醫療開展聯合攻堅;應用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山醫院敞開大門,讓國產設備有了“用武之地”,更好地進行產品迭代。

        “設備的迭代往往不是工程師想出來的,而是臨床醫生根據使用感受、患者體驗提出來的,有了一體化創新的機制,醫療設備迭代就可以針對不同的臨床場景加速進行。比如我們就設計了一套系統,可以讓患者在介入手術的實際場景中更‘舒適’一些,提供給設備廠商,未來細節上就可以更人性化、個性化,讓器械創新快速找到方向。”葛均波說。

        面對“卡脖子”與“臨門一腳”問題,監管部門的思路也正發生轉變,“過去是‘踩剎車’,現在是‘系安全帶’,”一位藥監部門內部人士說,這更好助力創新設備快速上市。

        近年來,上海市藥監部門按照“前期介入、專人負責、專業指導”原則,優化服務方式和流程,有效激發創新產品研發活力,縮短企業品種上市進程,賦能創新發展。

        至2022年底,上海市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平均周期壓縮至102個自然日;首次注冊技術審評平均用時較法定時限縮短50%以上,同比提速近20%。“我們將繼續聚焦創新產品,加強溝通對接,縮短企業品種上市進程,全力助推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上海市藥監局局長徐徠說。

        邊“出海”邊“下沉”

        讓“中國智造”惠及千家萬戶

        2022年10月,我國首臺PET/MR入駐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創新大樓,共同推動精準診療一體化臨床實踐。目前,越來越多的國產設備正成功進駐美國、日本、意大利、新西蘭、波蘭、印度、韓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智造”成功“出海”,正在造福全球更多患者。

        張強表示,在利好政策驅動下,中國企業逐漸突破技術“壁壘”,不斷提升其在醫學影像設備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產品結構從中低端向高端,甚至超高端升級,“中國智造”醫學影像裝備逐步走向海外市場。

        一方面高端產品逆襲“出海”,另一方面國產設備正根據國內市場的患者需求,靈活地定制生產,讓更多好設備可以惠及國內的千家萬戶。

        當前,我國中西部地區高端醫療設備還比較匱乏,技術員和?漆t生也人手不足,隨著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發展,更多優質的高端醫療設備將“飛入尋常百姓家”,也讓更多百姓能有機會享受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印發方案,提出“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的具體目標,也開拓出更多下沉市場。

        “未來,這些醫療設備應根據縣域市場的痛點‘量體裁衣’,進行個性化調整,比如軟件分析智能模塊對于縣醫院可能就不需要,讓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用更少的錢、能享受更好的醫療。”葛均波說。

      十四五將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重點機會有哪些?
      掃碼關注右側公眾號,回復對應關鍵詞,即可免費獲取以下報告
      中投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 1、中投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ocn@ocn.com.cn、0755-88350114,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2、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投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相關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
      免費報告
      相關閱讀
      •   “這臺機器的第一次透視是我‘踩’的,也是我做了首例介入手術,操作很順手,圖像質量也很好,稱心的設備對新一代年輕介入醫生來說,是一種幸...[詳細]
        2023年01月11日 09:48醫療設備
      •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12月30日消息,為鼓勵醫藥領域創新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結合知識產權系統和醫療保障系統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醫藥集中采購工作中的合作基礎,加...[詳細]
        2022年12月30日 14:40醫療保障 知識產權
      •   2021年中國康養產業發展格局   一、康養產品供給多元化,產品質量顯著提高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康養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詳細]
        2022年12月21日 13:28康養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作為由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指導、保險公司商業運作、與基本醫保銜接的地方定制型補...[詳細]
        2022年12月13日 10:25醫療費用 大病保險
      •   2021年紫杉醇制劑上市情況   一、國內上市制劑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藥物制劑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國內主要上市...[詳細]
        2022年12月12日 15:16藥物制劑
      •   據商務部網站12月6日消息,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地區范圍的通知。   通知指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二手車...[詳細]
        2022年12月07日 09:57二手車出口 商用車
      •   養老又多了一種新選擇!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決定自明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詳細]
        2022年12月06日 09:23商業養老 養老金
      •   2017-2021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7-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市...[詳細]
        2022年11月18日 16:31生物醫用
      •   2021年中國遠程醫療行業發展規模   國內遠程醫療有幾大市場:傳統B2B的遠程會診等、遠程教育、B2C的遠程醫療、在線咨詢、遠程監護、養老機構遠程醫療、健...[詳細]
        2022年11月18日 15:45遠程醫療
      •   收縮布局、出售資產、回收現金流,生物醫藥發展“寒冬”真的要來了嗎?未來如何發展?   近期,受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不少創新藥企收縮調整...[詳細]
        2022年11月16日 10:08醫藥產業 生物醫藥
      相關報告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熱門報告
      最新動態政府招商數字化新工具——中投顧問產業招商大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