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工業軟件進入快速發展期,工業APP培育效果良好。截至目前,全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數量突破65萬個,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5.1%、55.7%,工業技術軟件化基礎能力進一步夯實。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工業軟件產業成為熱點。
工信部信發司副司長王威偉指出,軟件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不僅僅是一行行代碼,更是人類知識、文明的載體,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近日,工業軟件創新應用論壇暨2022中國(天津)工業APP創新應用大賽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會上,專家認為,軟件是知識與文明的載體,工業軟件賦能實體經濟,而工業APP是工業軟件發展的新形態,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工業APP互為促進。
滲透產品、技術等環節
工業軟件作為工業技術和知識程序化封裝的產品,承載了供需雙方共同的智慧,在賦能實體經濟,推動數字經濟縱深發展方面,發揮了強大的驅動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指出,工業軟件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滲透性,工業軟件滲透到工業領域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是工業體系中的“血液”和“神經”。二是融合性,嵌入到工業產品和硬裝備之中,與業務流程緊密結合,成為工業裝備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三是工程性,按照工程流程的要求,以構建生產線的方式,建立工業活動的軟裝備。四是支撐性,全面支撐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工業活動。
一般而言,工業軟件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嵌入式軟件,二是非嵌入式軟件。嵌入式軟件,是嵌入在控制器、通訊、傳感裝置中的采集、控制、通訊等軟件。非嵌入式軟件,指安裝在通用計算機或工業控制計算機中的設計、編程、工藝、監控、管理等軟件。
例如,工業軟件嵌入到工業產品,提升了產品生產過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軟件應用到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了新的業務處理模式和業務協作方式。軟件融入到工業裝備中,增強了裝備的數字化能力,形成了新型的工業裝備。軟件與工業技術融合,形成先進工業技術。
“工業軟件嵌入到工業裝備當中,使得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工業裝備具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特征,形成了新型的工業裝備,F在可以說,新型的工業裝備一定是硬裝備+軟裝備,而軟裝備就是指工業軟件。”譚建榮說。
多年來,工業軟件滲透到工業產品、工業活動、工業裝備、工業技術等各個環節,改變了工業的發展進程。例如,軟件定義汽車,70%的創新來自汽車電子,60%的汽車電子創新屬于軟件創新;軟件定義手機,智能手機的核心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直接影響用戶體驗。
呈現三大發展趨勢
軟件成為體現產品差異化的關鍵,應用是工業軟件發展的一大驅動力。與此同時,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工業軟件不斷創新。譚建榮認為,工業軟件正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一是工業軟件的應用走向云端和設備端。工業軟件的部署方式從企業內部轉移到外部,從企業內部部署轉向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
二是工業軟件從銷售許可證轉向訂閱模式。工業軟件解構為工業APP。工業軟件的架構從緊耦合轉向松耦合,走向組件化、平臺化、服務化,體現為PaaS+SaaS相結合,而PaaS平臺是否強大,成為工業軟件向云模式成功轉型的關鍵。
三是工業軟件的開發環境已經從封閉、專用的平臺走向開放和開源平臺。工業軟件的運行平臺從PC轉向移動端。很多工業軟件開發商選擇了基于H5來開發適應Windows和多種移動操作系統的軟件。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寶剛認為,工業軟件云化、平臺化和生態化趨勢明顯,而云化分為四種:
一是云化部署的工業軟件,傳統工業軟件基本不做改造直接部署在云服務器上,供用戶調用或下載使用。二是傳統工業軟件做簡單改造,例如租戶隔離、界面輕量化等。三是云化重構工業軟件,基于云、智、大、物、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工業技術、新的管理模式,重新構建、創新傳統工業軟件。四是基于云原生技術架構,基于統一的技術平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智能中臺等開發的新型工業應用軟件,稱之為工業APP。未來的云化工業軟件,主要指的是工業APP。
平臺向分布式發展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APP發展的顯性驅動力。工業軟件的云化、平臺化、生態化,其底座是工業互聯網平臺。
紫光云工業互聯網首席架構師李大斌解釋,首先,工業APP源自平臺,服務于企業用戶,因此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體現。平臺需要為開發者提供支撐環境,各類模型組件,各類工業知識;反過來,工業APP會推動平臺功能的完善,并提出相關的技術要求。
其次,工業APP改變了傳統工業軟件從研發到產品成熟再到市場推廣的直線路徑,演變為模塊化的開發、平臺化的管理、工業APP的組裝,再到企業應用和市場推廣的網狀格局,這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發協同環境、知識能力的積累、分層次的運營,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能力和運營管理方面的要求。
再次,客戶或開發者對工業APP使用提出了私有化部署、低成本有成效、平臺易用易操作等要求,工業APP趨向于大平臺、小應用,知識模型組件化,功能模塊化,軟件可解耦、可重構,部署及應用方式多樣化,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需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如支持微服務架構,場景化的建模工具,容器化的部署能力,以及云技術的應用整合。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平臺正朝著分布式的模式發展。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工業APP所提出的目標,有了另一個維度的建設思路,這就是分布式云,從工業IaaS層賦能平臺及工業APP的發展。
李大斌提醒,這個過程中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在工業APP的開發平臺側,低代碼、零代碼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面對一些復雜的業務邏輯,完全依靠低代碼平臺很難實現。二是工業APP開發安全及應用安全也是平臺賦能的一個重點課題。
對于如何推進云化工業軟件也就是工業APP的發展,楊寶剛建議:一是以業務價值為導向,關注、借鑒,不斷探索云化工業軟件適用的重點業務領域和成功經驗。二是研制和推廣云化工業軟件互聯互通標準,促進云化工業軟件的匯集,形成一體化而并非煙筒式的云化工業軟件技術產品體系。三是開展軟件應用的測試驗證、狀態監測,實現放心買、放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