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gend id="qm0xr"></legend>

    1. <legend id="qm0xr"></legend>

      <tr id="qm0xr"></tr>
      <ol id="qm0xr"></ol>
    2. 中投網-產業投資專用門戶

      辭舊迎新 2023年的經濟形勢如何?

      來源:互聯網 2023-01-10 14:47中投網 A-A+

        辭舊迎新,2023年的經濟形勢如何?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經濟日報邀請專家、學者來展望和預測。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

        復蘇將成為發展主基調

        展望2023年,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企業盈利將逐步好轉,復蘇將成為發展主基調,經濟增長繼續向合理增長區間收斂,全年經濟運行將呈先抑后揚、前低后高態勢。

        隨著防疫防控政策的調整與優化和《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的出臺,消費需求將有顯著提高。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投資需求有望保持穩健。

        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強,外需可能回落,這將對中國的出口、利用外資、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人民幣匯率等帶來一定沖擊。展望未來,為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2023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仍需積極作為,保持擴張,并以穩增長、促就業、擴消費為優先方向。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

        消費供給質量持續提升

        展望2023年,隨著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擴大內需戰略舉措實施見效,消費的穩步復蘇將更好地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經濟循環的內生動力。

        各地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措施,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將促進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好地在國內大市場流通,帶動人員自由流動、復商復市提速和經濟常態化發展,實現經濟循環暢通和消費穩步復蘇。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擴大內需的優先位置,以消費為引領發揮投資優化供給結構的作用,將推動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任榮榮:

        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激發

        展望2023年,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投資將發揮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持續提升。

        對接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中長期投資增長潛力大、韌性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把高質量發展明確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內涵全面、意義深遠的戰略部署。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的深入實施,將為未來投資增長創造更為廣闊的空間。

        圍繞加快補齊短板弱項和改善供給質量,當前投資政策支持力度大、機會多。短期看,我國在傳統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新型基礎設施系統布局、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動力培育、社會民生服務供給提升等領域,都有緊迫的投資需求。當前投資政策精準發力,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等系列增量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為投資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推進與投資支持政策的不斷完善,政府投資結構將持續優化,民間投資活力將進一步被激發,投資“量”穩“質”優的后續增長將獲得有力保障。

        政策協調配合形成發展合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

        提升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這意味著,2023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強調加力提效。

        積極財政政策已經實施多年,更要強調政策的優化,通過優化來加力提效。從總量上看,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為擴張性財政政策,支出強度毫無疑義應該擴大,但擴大并非無限,財政支出擴張需要同時密切關注財政風險。在財政收入壓力較大的背景下,財政支出的擴張必須有限度。

        2023年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要特別重視市場活力的釋放,增強市場主體的競爭力。財政資金與金融資金共同發揮作用,形成支持市場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的合力,對于市場信心的恢復和加強也是有利的。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總監龐溟:

        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

        2023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總體穩健、松緊適度的節奏,繼續保持精準發力、協調配合。

        精準有力,強調的是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結構精準和總量有力的雙重功能,更高質地、更有效地、更強力地支持實體經濟、市場主體和居民部門。

        協調配合,指的是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科技、社會政策要更多協同并進、接續發力、放大效能,配合加大在重點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科技攻關、設備更新改造、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協調等重點領域和結構性發展機會的投入,著力以消費和投資拉動需求,努力穩定市場合理預期和社會總需求,有效彌補有效需求,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研究室主任喬寶華:

        用好產業政策鍛造發展優勢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3年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作為宏觀調控政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這對穩定經濟運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產業穩則經濟穩,發揮產業政策效能助力穩增長建議以下三方面著手:一是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二是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三是著力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

        要最大限度發揮產業政策效能,還有兩個關鍵點不容忽視。一是優化產業政策實施方式;二是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科學施策真抓實干

        貴州財經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智庫研究員張再杰: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只要持續用好各項政策措施,2023年經濟運行一定能夠總體回升、持續向好。

        從供應端來看,當前疫情倒逼一批企業加快技術革新和產業更替,要加快推動新興產業崛起。

        從消費端來看,當前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從動力源來看,當前我們正在走出疫情沖擊,也正在為經濟復蘇做必要的能量積蓄,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要用好用足改革關鍵一招,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基層將改革創新、大膽探索作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

        從保民生來看,當前要順應防控常態化要求,守好保健康、防重癥防線,既要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也要持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

        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六項重點任務之首。擴大國內需求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還是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有力保障。在國內需求中消費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投資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與投資相比,消費直接受收入水平的制約,擴消費是當前的政策重點和難點。

        擴消費的核心是促進收入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增強消費能力,而增強消費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增長存在重要的“長板效應”。經濟中各產業的生產效率增長速度有很大差異,制造業是各行業勞動收入水平的“基準點”,而制造業恰恰是充分運用現代生產技術、技術進步快的產業,在勞動收入方面是各行業的“長板”。也就是說只要制造業的勞動收入持續增長,其他各行業的收入水平都可以“水漲船高”,這就是收入增長的“長板效應”。當然,充分就業是發揮收入增長“長板效應”的前提條件。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產業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

        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這一重要論述,既是重要的認識論,更是關鍵方法論,為綱舉目張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沒有量的積累就談不上質的飛躍,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質量和數量的辯證統一。推動經濟發展“質”“量”齊升,對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難繁重的發展改革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系統觀念,真抓實干、科學施策,把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落地落細。

        以政策合力有效提振市場主體預期。實踐證明,質量的提升離不開穩健的發展,穩健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信心。

        以統籌之力有效培育經濟發展動能。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發展速度、規模、質量、效益相統一。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

        協同配合更好發揮政策合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強全局觀,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會議將穩增長上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23年要全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運行軌道。其中,提振信心和擴大內需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抓手,這要求財政、貨幣、產業與其他監管政策協同發力。

        不同政策的具體目標有差異,但從取向上必須摒棄部門思維,從大局著眼,保持政策信號的一致性,要有利于提振信心。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政策要協同配合,避免非經濟政策的強化導致經濟政策效果的弱化。財政和非財政政策要協同配合,尤其是財政和金融政策要協同配合,發揮出合力。

       

      十四五將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重點機會有哪些?
      掃碼關注右側公眾號,回復對應關鍵詞,即可免費獲取以下報告
      中投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 1、中投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ocn@ocn.com.cn、0755-88350114,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 2、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投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相關投資并承擔相應風險。
      免費報告
      相關閱讀
      •   辭舊迎新,2023年的經濟形勢如何?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經濟日報邀請專家、學者來展望和預測。   信心比黃金更...[詳細]
        2023年01月10日 14:47金融資金
      •   “只挖一米寬,掘一千米深。”1月10日上午,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首位登上“委員通道”的省政協委...[詳細]
        2023年01月10日 11:12制造業 專精特新企業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并作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詳細]
        2023年01月03日 16:31工業經濟
      •   如何有效識別高碳排企業的可持續活動?企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又會產生哪些投資機遇?   12月5日,獨立資產管理公司景順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研...[詳細]
        2022年12月06日 09:21化石能源消費 傳統行業 金融工具
      •   “北京在國內城市中是除沖浪外,戶外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最多、消費規模最大的城市。”11月26日,博睿體育總經理李宜澤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ldquo...[詳細]
        2022年11月29日 11:23文化旅游 旅游產業 戶外運動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大健康產業投資前景預測
      熱門報告
      最新動態政府招商數字化新工具——中投顧問產業招商大腦!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