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龍證券IPO獲證監會受理。從IPO排隊情況來看,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東莞證券、渤海證券、開源證券、華寶證券、財信證券、華龍證券共6家券商在排隊,信達證券則正處于發行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業務發展驅動資本需求,疊加多重風控指標監管,中小券商IPO進度有所提速,預計2023年證券公司資本補充趨勢將延續。
中小券商爭相籌備IPO
近日,華龍證券IPO迎來實質性進展。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滬市主板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華龍證券IPO于2022年12月30日獲得受理。資料顯示,華龍證券成立于2001年5月18日,注冊資本63.35億元。
中小券商謀求上市熱情不斷高漲。從籌備上市情況來看,截至1月11日,Wind數據顯示,東海證券、申港證券、華金證券等正處于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而從IPO排隊情況來看,東莞證券、渤海證券、開源證券、華寶證券、財信證券、華龍證券共6家券商在排隊。
中小券商緣何爭相籌備IPO?開源證券曾在招股說明書中指出,證券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公司凈資本規模與頭部券商相比差距較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及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公司亟需通過發行募集資金進一步擴大凈資本規模,彌補凈資本規模不足的劣勢。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胡翔表示,中小券商可以通過上市實現資本的快速擴充,加速資本消耗型業務的發展,同時對零售業務形成有效配合和支撐。在合適時機,公司還能通過后續的兼并重組等方式,吸收合并其他證券公司或相關業務公司,實現規模和綜合競爭實力的快速提升。
去年,萬聯證券歷時近4年的上市計劃以終止審查告終。胡翔認為,中小券商謀求上市存在一定難度。一般來說,中小券商上市估值定價相對較低;部分券商業務特征不明顯,且相對排名靠后,對二級市場的吸引力不夠,亦會增加IPO及后續市值管理難度;部分公司可能存在一些合規風險等方面的行政處罰。
資本金補充需求大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業務發展驅動資本需求,疊加多重風控指標監管,預計2023年證券公司資本補充趨勢將延續。
“中小券商密集上市融資的背后是券業競爭格局發展到不進則退的階段。”胡翔表示,從業務角度來看,券商傳統的零售經紀業務面臨互聯網模式的競爭,而機構業務及泛FICC類業務對資本有較強依賴,有著明顯的先發優勢特征。因此,各家券商目前都在設法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而上市是解決資本瓶頸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
“監管方面,券商面臨多重風控指標監管,資本金補充需求較大。”開源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高超表示,證券行業面臨杠桿率、流動性和集中度三重風控監管體系,股權融資是補充凈資本、緩解流動性等指標壓力較有效的手段。